传教士

晚清两大“隐性祸根”:烟馆与传教士如何侵蚀中华文明?

晚清沉沦,不止制度腐朽、外敌入侵!烟馆泛滥与西方传教士渗透,如同两只无形黑手,从肉体、精神到文化、社会,全方位瓦解中华文明——前者用鸦片摧毁国民精气神,后者以“福音”撕裂文化认同,一明一暗、一硬一软,共同成为加速大清王朝覆灭的关键推手。

晚清 中华文明 文化认同 传教士 烟馆 2025-11-18 09:42  1

国宝回家背后:传教士三百年双面行,《永乐大典》3/4遭劫

2025年5月,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展柜前人头攒动——流失美国79年的战国子弹库帛书《五行令》《攻守占》,刚结束跨国追索之旅正式亮相。当观众指尖划过展柜玻璃,凝视帛书上2300年前的墨迹时,很少有人知道:近代中国187.5万部流失海外的古籍中,《永乐大典》3/4的

国宝 永乐大典 古籍 传教士 战国帛书 2025-11-18 05:44  1

福州旧影:一百年前,西方传教士眼里的的“海坛”平潭县

一百多年前传教士在福建平潭拍下的照片,拼凑出了一个挺立体的社会切面。当地人生活的一件大事,就是处理红薯。大家凑在一块切红薯干,一边干活一边聊天,这既是劳作,也是一种社交。镜头下还有一张特别的“全家福”,记录的就是全家一起加工红薯干的场面。除了种地,靠海吃海是另

旧影 平潭县 传教士 海坛 福州旧影 2025-11-17 18:04  2

清朝的那些冷知识:你知道吗?清朝的时候出现过“东方的伽利略”

“二十两就能少挨两句骂,四十两直接闭嘴,清朝公务员的KPI居然靠太监嘴遁结算?”——乾隆五十五年,北京紫禁城,一场“奉旨申饬”直播现场,被罵的闽浙总督花四十两黄金买“静音”,旁边买十两“基础套餐”的翰林院编修当场社死。清宫骂市明码标价,这不是段子,是档案。

伽利略 冷知识 清朝 传教士 慈安 2025-11-16 04:13  2

“自由爱”是吃社会主义制度的饭,砸社会主义制度的锅

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,企业文化的发展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,同时借鉴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。我们的企业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、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,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

企业文化 自由 宗教 朝圣 传教士 2025-11-14 20:40  3

考释英藏文献 重建历史场景

由于多种原因,我国有不少古代文献散落、存藏于海外,其中不乏孤本、稿本、善本等珍稀品种。寻访、抄录、复制、整理和研究这些文献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天根教授的《不列颠图书馆藏清代珍稀文献整理与考释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。该丛书于2023年列入“

历史 不列颠 传教士 王天根 买卖契约 2025-11-01 04:42  2

上清寺 | 开放不是口号,是可以感触的存在

自开埠以来,这里便成为重庆最早迎接外来的窗口,传教士、外交官、实业家在此驻足;抗战时期,民主人士、文化精英在此汇聚;改革开放后,创业者、数字人才在此扎根。它既是“民主之家”的诞生地,也是现代教育发轫之所;既有西南美专留下的艺术血脉,也有数智园区跃动的创新脉搏。

民主 传教士 曾家岩 特园 人民大礼堂 2025-10-30 11:37  2

风清气正的文学环境,是大明递给世界的文化名片

当我们谈论明朝的伟大,宏伟的《永乐大典》和壮阔的郑和下西洋非常耀眼。但真正让明朝文化超越时代、泽被世界的,是其核心特质是璀璨的文学。这不仅是内部的精气神,更是大明主动递给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。这张名片上,镌刻着自由的活力、蓬勃的创新和文人的担当,它所展现的思想深

文学 名片 明朝 东亚文化圈 传教士 2025-10-27 08:36  2

他们在中国的身影:播撒福音的使者,还是帝国前哨的暗影?

在明清之际的中国,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:他们身着儒衫,口诵四书五经,却怀揣着十字架与西洋科技。他们以学识叩开宫廷的大门,以毅力深入帝国的腹地。利玛窦、南怀仁、汤若望……这些名字至今仍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熠熠生辉。然而,他们的到来与存在,始终伴随着一个巨大的历史疑

使者 暗影 利玛窦 传教士 帝国前哨 2025-10-07 06:22  3

程衍樑×杨大壹:历史故事怎么讲才有趣?——《康熙的红票》共读分享会

2024年,《康熙的红票》正式出版,揭开了一段中国与西洋深度接触的往事,并对正史未记载的“红票之谜”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。扎实的史料、流畅的文笔、极具原创性的观点,让本书出版后即在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,荣登豆瓣年度历史·文化图书榜首。这本书的热度在2025年持续走

有趣 历史 康熙 传教士 杨大 2025-09-28 15:30  5